close
寫第一份作業的心得是,
累,
而且寫的很虛,畢竟要在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找出資料然後翻譯,
難,
所以平時還是要多看paper

以下為心得報告

註:不過自已有做過手機的程式,就大概知道相關的訊息!!

摘要:


  ()、顧客尚未需求新的付費機制(CUSTOMERS DON’T SEE THE NEED FOR NEW PAYMENT TYPES)


1.      大部分尚未需求行動銀行機制(Don’t even get mobile banking yet)


依據北美電信數據調查,大部分的使用者尚未需求行動銀行的服務機制。


高達43%的人顯示並沒有急迫性的需求,以及將近一半的人顯示並沒有


需求性。


2.      顧客對行動付款機制缺乏興趣(Have little interest in mobile payments)


Forrester Research 研究機構針對美國線上使用者調查,使用行動付款的可能性,由數據得知僅有13%的人可能或是或許有意願在未來使用行動付款的服務,僅有青少年給於24%的意願。


  ()、銀行必須推出完整的服務機制,而非一項口號(BANKS HAVE BEEN SELLING THE STEAK, NOT THE SIZZLE, OF MOBILE BANKING)


1. 銀行並未明確提出行動銀行的優勢(Banks have not made the benefits of mobile banking clear…)


銀行一味的強調行動銀行的時間彈性與空間彈性,銀行將行動銀行視唯一種商品,確無法告知顧客使用行動銀行所帶來的效益,因此無法引起潛在客戶的共鳴。


2.      使用者將面臨新的付款機制,操作上的不熟悉,也將導致行動銀行推行的困難(..and getting consumers to adopt mobile payments will be even harder.)


   使用者如何由習慣現金與信用卡付款,轉而信賴與適應行動付款機制,將是此機制的一項重要指標。


  ()、如何協助使用者適應行動銀行(Helping Users Make The Mobile Connection)


1. 主動告知使用者使用行動銀行的優勢(Aware of mobile’s potential benefits.)
Forrester 線上調查,使用者若被告知使用行動銀行的優勢,例如省時、不需要帶現金、不需要開支票、比信用卡還方便,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會接受使用行動銀行。


2.      調查使用者採用行動付款機制的意願(Willing to try new forms of payment in search of these benefits.)


依據北美電信的調查,有43%的人覺得相較其他的付費機制容易許多,


也有48%比例認為是相同的。


  ()、增強現有的功能在居於劣勢的行動銀行機制中(ENHANCE EXISTING FUNCTIONALITY WITH MINOR MOBILE VICTORIES)


    1. 互動式的雙向機制(Actionable two-way alerts)


      雙向的機制將有效的提高客戶滿意度由75%80%


    2. 單一密碼的安全登錄機制(Greater security with one-time passwords)


       將密碼傳送到使用者的手機確認,優於傳輸到使用者的電子信箱。


    3. 單一按鍵查詢(Speed-dial balance inquiries)


       使用者可以經由手機的單一按鍵查詢帳戶的結餘。


 


二、讀書心得


作者依行動銀行的觀點,提供美國現有行動用戶使用『行動銀行』及『行動付款機制』的服務調查來看,銀行以及付款機制提供者遇到了使用需求性問題。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,行動付款固然可以加速付款的速度,但安全性、便利性兩者是否兼具,以及銀行及行動付款業者有沒有『誘因』都佔很大的因素,行動付款要成功,只重視供應端的技術與平台是不夠的,更要重視足以改變人們使用習慣的應用情境。情境好比是一連串的應用或服務所產生,需要天時、地利及人和來促成,這時候便會快速擴散。


舉例來說,政府推行自然人憑證,推出了網路報稅的應用而普及。遠傳也在近日推出NFC手機感應服務,讓學生僅憑手機就能取代門禁卡、感應付費影印,圖書館借書,可以下課後透過NFC標籤下載電子折價券等折扣,都是目前各大電信業者積極推出的手機應用服務,主要訴求就是只要一支手機所帶來的便利性。


 


三、評論


 ()、了解行動經濟


行動商業最麻煩的部份顯然不是科技本身,而是要如何判斷顧客的接受速度與範圍。


1.綿密的社會及人口結構:


 顧客希望不管身在何處,都能保持通訊與取用資訊,讓人更緊密連結。


2.服務速度的要求:


 時間就是金錢,顧客已厭倦等待服務,他們希望新科技能不用排隊,並縮


 短服務的時間。


3.      簡便好用:科技來自於人性,唯有更人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才是顧客想的,


   這種人性化的服務有兩要件,直覺式的程序與美好的體驗。


 ()了解顧客的改變


1.      顧客在乎的東西在改變:顧客關心存取方便性、可以貨比三家、即時資訊等。


2.      顧客的體驗被重新塑造:顧客要的不是產品本身,而是消費該產品所帶來的體驗。他們在乎信任、隱私且因為忠誠而得到優惠、個人當銀行推出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時,可以利用SMS及互動式聲音辨認技術,傳送互動式音樂等技術來達到促銷的目地。例如:推出新型手機下單服務,針對簡訊內容有所回覆,則可參加抽獎或化的服務等。譬如:東森網路新聞針對不同節慶所推出專題式快速導覽,以顧客的體驗角度會感覺不同,但在新聞內容提供者卻只是每次活動新聞分類增加或名稱改變而已。


  ()、行動銀行重新保裝:


若重新包裝行動銀行的服務,採用行銷4P分析如下:




1.      產品客製化(Product):依據行動顧客的族群來判斷,以中青年為主、有網路的知識,有一定的消費能力、易於接受新事物、注重個性化。銀行可彈性針對此不同消費族群來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,例如:提供基金買賣服務,買賣債券等不同金融商品的服務。


2.      定價彈性化(Price):行動商務環境下,市場的壟斷性在減少,銀行面對的是趨於完全競爭的市場,採取價格壟斷是行不通的。再者顧客購買心理非常理智,可以透過網路媒體查詢比價,通常銀行需要做的就是維持定價彈性,通常不需要時常變動,而是加強購買產品的流程更簡便。


3.      推廣互動性(Place):行動銀行所提供的服務,雖然強調便利性與無時間限制,更應具備傳統服務的各項優勢。


4.      配銷社會化(Promotion):人手一機是全球通訊發展的趨勢,且也是行動銀行發展的目的,若再加上相關EMS推出的各項手機產品、電信業者的推銷,銀行業者提供的便利交易機制,將是完善的配銷計畫。


  了解行動經濟以及客戶的需求,銀行業者雖然積極的架設相關的服務機制,卻並非完善,且經過許多市場面的調查,若無法深入顧客的需求,一切都是空談,消費者使用手機主要是需要使用的情境,例如上網下載圖鈴、網路新聞,因此若想發展行動經濟在手機上,電信業者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,銀行業者強調在電子錢包的功能性與安全性,忽略手機在消費者間的應用,電信業者的領軍與銀行業者的配套服務將是促進行動經濟的發展,而不是一項永遠無法推出與普及的商品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mc03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